今年以来,略阳县精准落实国家以工代赈政策,坚守“赈”的初心使命,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群众就业增收和确保项目质量进度有机结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工作质效,助力打造“以工代赈”廉洁项目。
一、强化政策研用,项目谋划找准新思路
深入研学以工代赈政策,立足县域发展实际,找准定位,充分挖掘潜力,以稳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为核心,围绕农村领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生态环境提级扩能和重点工程项目中能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大力拓宽以工代赈投资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建立略阳县以工代赈方式的项目清单,及时开展项目立项审批、规划选址、用地、环评和可研报告批复等前置性审查工作,严格筛选符合政策资金投向的项目,分领域、分部门形成年度项目清单任务,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更新,确保项目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2024年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63个,计划投入财政资金3.65亿元,其中:实施农推项目44个,实施重推项目19个,截至目前,累计带动群众就业3421人,发放劳务报酬4102.2万元。
二、创新工作机制,项目推进跑出新速度
一是建立推进机制,出台《略阳县以工代赈实施细则》《关于建立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围绕推广中的难点堵点,深入开展政策培训,研讨推进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建立联动机制,成立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由县发改局抓统筹、行业部门抓具体、镇街抓落实的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周调度、月评比、季联席,通力合作抓实抓细计划编制、项目前期审查、项目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快突破、快开工、快建设。三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成效明显的镇街和单位,在项目申报、财政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倾斜支持,以奖先进、促后进方式,保障推广工作取得实效。

三、优化监管制度,项目管理展现新水平
建好项目管理台账、群众务工台账、劳动技能培训台账、劳务报酬发放台账,以“四本台账”为抓手,强化工作调度,实时共享数据,及时督办提醒,加快工作任务进度,促进推广工作走向“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建立项目资料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分部门分领域细化实施方案,从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库建设、项目实施、资料归档等方面统一规范管理,做到组织机构到位、前期工作到位、项目管理到位、项目资金到位、建后管护到位“五个到位”。

四、强化检查督导,项目赈济再显新实效
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政策内涵,健全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监管长效机制,全过程监督指导项目劳务报酬发放,将带动群众就业情况作为项目审查重要考量,将劳务报酬发放作为项目验收重要依据,在项目前期精准测算劳务报酬发放标准及额度,及时跟踪调研劳务报酬发放及公示情况,严格按照项目财政资金占比要求发放到位,并进一步提高额度,形成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惠民一片的良好效应。
五、狠抓技能培训,项目增收丰富新内涵
积极探索赈济新模式,围绕“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和“重点工程项目+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两条主线,明确重点向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易地搬迁群众和因灾疫等不可抗力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等低收入群体倾斜,实现就业增收和技能提升统筹抓,通过务工形式参与项目建设、获取劳动报酬,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同时通过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实现从“普工”向“技工”“零工”向“长工”的转变,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2024年以来,略阳县通过推广实施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开展技能培训2527余人次。
